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改造动态
迟来的“会见”
<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费解的亲情

  服刑六年以来,两千多个日夜,血浓于水的亲人从未相见,这该是怎样的思念与煎熬?

  对于轿子山监狱的服刑人员梁某来说,六年来,与家人的通话成为了他唯一的慰藉。犯下罪恶的悔恨,亲情阻隔的痛苦让他寝食难安。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为了使梁某安心改造,监狱民警们和梁某的家人多次联系,但会见室里始终没有出现过他们的身影。

6W9A0325_副本_副本.jpg

  在今年6月的亲情帮教活动中,民警们决定给予他们一家人一次团聚的机会,电话再次邀请梁某的家人来监进行帮教。没想到,得到的却是无法前来的答复,让民警们纳闷的是,从平时的电话录音里,梁某和家人的联系不少,而且亲情关系还算良好,但是六年时间一次探望也没有着实让人费解。为了让梁某安心改造,民警们决定进行一次外调,到梁某家去看看,还特意录制了梁某的一段视频,让他们以视频的方式相见。

 

  让人叹息的真相

  汽车行驶300多公里之后,外调小组来到了梁某的家。酷热的天气和山路的颠簸让领队的董登朝主任有些不适,作为服刑人员指导中心的负责人,这是她的工作常态,外调、家访,履职四年多来,她几乎跑遍了全省各个地区偏远的乡村。她坦言:每一次来,一幕幕的场景让她心里很难受,风烛残年无人照顾的老人、家徒四壁的贫困、缺失父爱的孩子都让她觉得心酸难过。对于服刑人员来说,犯下罪恶,接受法律的惩罚是正义伸张的结果。但是,给社会、给他人、给家庭造成的伤害却是没有办法弥补的。

6W9A0283_副本_副本_副本.jpg

  梁某的家,位于兴义市安龙县偏僻的大山深处,在蜿蜒蛇行的乡村公路尽头,一处顶上漏雨、墙壁漏风的房子让民警们仿佛明白了些什么。

  在观看梁某视频的过程中,梁某的母亲和妹妹几度到别处偷偷拭泪,他的父亲却极力克制自己的情绪,一次次点燃手中的香烟。

  在说明我们来意之后,一家人向民警们表示了感谢,也道出了让人心酸的原委:贫困,是贫困阻断了多少次想去会见的念想。

  梁某家没有水田,只有不到一亩的土地,破烂的房子是租来的,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是靠养猪,妹妹含着眼泪说,父母亲身体都不好,没钱看病只能去找点草药吃。

  妹妹告诉民警,婚后她有了三个孩子,两个双胞胎因早产、黄疸治疗欠下了二万多元债务,很多次她想带父母去看不争气的哥哥,但是一想到往返食宿将近千元的费用,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哥哥入狱后,家里没有了劳动力,父母身体日渐衰退,家里一贫如洗。妹妹说,感谢监狱的民警前来,带来了哥哥的视频,让他们有了这样的一次“相见”。

 

  悔恨的泪水

  在梁某的家中,民警们录了一段他的父母、妹妹的视频。

2K0A1330_副本_副本.jpg

  在分监区的谈话室,梁某看到父母亲和妹妹的视频,放声痛哭,情绪平复后,他说,尽管隔着屏幕,亲情依旧让他感到温暖,虽然很长时间没有相见,家人并没有厌恨他,责怪他,自己犯的错,他要用时间一点点来弥补,会用实际行动来赎罪,重新做人。

 

  民警的心愿

  为了不让梁某背上思想包袱,民警们并没有告诉他家庭的真实情况,只是鼓励他要记住亲人的话,拿出行动,争取早日回归,尽孝双亲。看到梁某真心悔悟的表现,外调的民警们也很欣慰,亲情对于服刑人员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支撑他们重生的力量,这也是民警们一次次行走在乡村小道,一次次赶往穷乡僻壤的原因。

  为服刑人员开启一道充满阳光的重生之门,让扭曲的灵魂得到成功矫治,是监狱民警的最大心愿,也是监狱教育、感化、挽救的本质......(图/郑梅 文/徐海涛)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