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把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降低重新犯罪率,维护社会稳定,轿子山监狱充分发挥教育改造攻心治本作用,积极探索罪犯教育改造方法和路径,帮助罪犯重塑改造信心,激发改造内驱动力,推动罪犯改造提质增效。
让帮教力量在高墙内“开花结果”
“多亏警官们对我这十年来的不放弃,让我有勇气重新面对生活,出去后我一定要好好陪伴儿子,弥补多年来对他的亏欠,再也不犯糊涂了。”2021年,刑满出狱的钱某脸上洋溢着笑容说道,与刚入狱消极抗改的他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2014年9月钱某因盗窃罪、抢劫罪再次被捕投入轿子山监狱服刑。入监初期,刑期较长的钱某改造十分消极。面对监狱民警多次的教育谈话,钱某极其不配合,成了监区出了名的“刺头”。“杨警官,我实在忍不住了,我好想我的儿子,请你一定帮我找找他……”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管教民警苦口婆心一遍又一遍的心理辅导下,终于探索到一丝可能打开钱某尘封心灵的线索。原来钱某和女友育有一子,但因其“二进宫”,女友失望之极,将儿子遗弃在看守所门口,至今下落不明。管教民警当机立断,答应尝试帮忙找其孩子,钱某长久压抑的情绪终于宣泄了出来。找到消失7年的孩子,谈何容易?监区民警联动地方看守所、派出所、司法局、村支两委、福利院等各方力量,走访钱某老乡、邻居等可能知道线索的人员,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终于在某市福利院找到了孩子的下落,当钱某看到孩子的视频,泪如雨下,希望在他的生命里重新燃烧起来……
让帮教的力量在罪犯改造中生根发芽,是监狱教育改造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轿子山监狱将法律援助、社会帮教、亲情帮教、文化帮教等活动作为教育改造罪犯的重要抓手,建立与地方机构的帮教联系机制,打造教育改造微信工作号,邀请地方广播电台主持人担任帮教播音员并进监录制狱内电台节目《启航之声》,联合地方艺术团共同开展书画、演出等文化帮教活动,多途径搭建帮教平台,发挥帮教力量。年均约1400余人次罪犯参与到帮教活动中,帮教的感化作用在改造中日益凸显。
让心理矫治点亮罪犯“心灵灯塔”
“我从没正视过自己的内心,也没有好好审视过到底想过什么样的人生,这次的心理情景剧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让我对未来有了很多思考。”罪犯陈某未成年时因故意伤害罪在未成年犯管教所度过了他18岁的生日,回归社会后依然不知悔改,跟着“大哥”混迹“江湖”,最终在他22岁时因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被捕入狱,入监后依然到处吹嘘自己“路子广”“兄弟多”,已到而立之年的他,仍然混沌度日。在一次监狱组织的心理情景剧表演中,事情有了转机。民警让陈犯扮演“浪子”,让其以“演员”的身份感受浪子一生的心理感受、冲突、困惑,从情景剧的组稿排练到对角色心理的揣摩感悟,让陈犯从第三人的角度重新认识、审视自我,慢慢寻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通过心理矫治,教育引导罪犯如何化解服刑改造中出现的心理冲突和情绪问题,达到转变罪犯认知观念、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目前,监狱共有专兼职心理咨询师98名,负责组织开展罪犯心理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2023年共举办心理团辅6场260人次,开展个别心理辅导罪犯63人,创新举办了首届“关爱心灵 感悟成长”的罪犯心理情景剧比赛,有效促进了罪犯的自我反思与自我成长。
让教育改造效果延伸到“大墙之外”
“出去以后我也能有一份正经工作了,感谢监狱不但教导我好好做人,还教会我谋生技能,也感谢社会给我机会,让我重新做人”。即将刑满释放的罪犯任某在出监分监区与民警谈心谈话时说道。像任某这样在临释期就签订就业意向书的罪犯还有不少,这是轿子山监狱对教育改造罪犯工作的延伸和应用,对于即将刑满释放的罪犯,监狱将他们集中在出监分监区,以“六步走”的形式加强临释罪犯教育,即: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常用法律法规知识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适应性教育、回归社会前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同时还邀请地方劳动就业等相关部门来监举办回归就业咨询与招聘活动,让临释罪犯与社会职介机构、企业进行面对面的劳务对接,为他们增加就业机会,增强罪犯回归社会后就业、创业、谋生的能力。
监狱积极守正创新,为让教育改造成果更好地延伸到“大墙”之外,选派业务骨干民警到地方102.9广播电台直播间连续5期开展普法宣传和警示教育专栏节目,同时,强化地方社区矫正监地共建,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到监狱开展一日“入监体验”,为共同维护地方法治建设添砖助力。
近年来,轿子山监狱充分发挥教育改造“攻心治本”功能,延伸教育改造成果,以实践为导向走出教育改造罪犯的“新路子”,让教育改造的力量成为照亮监狱高墙里的“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