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院两天,他忍着伤口隐隐的痛,迈着略带疲倦的脚步,出现在分监区的执勤岗位上,同事们关切的问:“手术怎么样?怎么不在家多休息几天?”他习惯性的摆摆手说:“在家闷得慌,来上班还好点,分监区有什么事也可以帮帮忙,有事做心情好点,对伤口愈合也有好处。” 其实,同事们都知道这只是一个借口,他心里放不下的是分监区的工作,是监狱警察的那份职责,他是太平监狱一监区干警韩华武。
一线管教的老革命
韩华武同志今年近60了,黝黑的脸庞和大嗓门是他的独特标志。他曾经任过指导员、中队长,但无论年轻还是年老的同事更喜欢亲热地叫他老韩,这是日久弥深的感情和对他长期在一线执著工作的尊敬。仍清晰地记得刚工作时,听老韩说过一句笑话,选择当一名监狱警察,相当于自己给自己“判了个无期”。我们当时都哈哈大笑,不过细想之下才理解,这一句笑话包含了监狱警察必然付出的艰辛和必须做出的奉献,以及那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几十年的工作经历让老韩明白,自己面对的是一群曾经危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的服刑人员,这些人不仅要在监狱服刑赎罪,还要回归社会,因此,监狱警察的工作不单是管理和改造,更重要的是要教育,怎样教育一个犯罪之人刑满释放后不再违法犯罪,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之人,这份工作之艰辛,责任之重大,其他行业或没有在一线工作过的干警是难以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但老韩从不回避,反而迎难而上,由于特殊原因他的文化程度不高,但他深知干监狱工作没有扎实的法律知识是不行的,通过努力,拿到了法律专业自考大专文凭。他不仅刻苦学习法律法规和业务技能知识,钻研罪犯心理学和各种矫正方法,还常常虚心向同事们请教,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探索和总结,逐步形成自己一套改造罪犯的方式和方法。
服刑人员王某,盗窃罪,5年刑期,是从未管所转入我监的一名“三无”罪犯,长期违反监规纪律,不服从管理,受到多次扣分以及行政处罚,分监区领导和监区领导多次找其谈话,但收效甚微,老韩了解这一情况后,主动请缨,刚开始,王某抵触情绪比较强烈,但老韩没有放弃,几乎每日一谈,从日常的一点一滴去关心王某,终于打开了王某的心扉,从谈话中老韩了解到王某从小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唯一的亲人是奶奶,老韩觉得可以做一次家访,他把这一想法汇报给监区,监区立即派老韩及其他干警去王某家,王某的奶奶在了解民警们的来意后非常配合,录制了视频,鼓励王某好好改造。当王某看到视频,听到奶奶说自己身体不适不知道能不能等到他刑满出狱时,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声泪俱下,看完视频后王某向韩警官深深鞠了一躬,感谢教育之恩,表示一定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回家照顾奶奶。日前,王某因表现良好获得减刑6个月,已经提前释放回归社会。
不忘初心的老警察
老韩任过分监区长、指导员,由于工作突出,并多次被监狱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先进个人等,与其他同事一样,每看着服刑人员获得减刑或假释,走出监狱大门,走向新生时,警察职业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但因长期在一线岗位上工作,常常熬夜加班、劳心劳力,他的身体已经不如当年那样强壮了,尤其是体内的肾结石经常隐隐作痛,考虑到身体的原因和自身的年龄问题,他主动放弃中队长等职务做一名普通干警,却没有为自己减轻工作量,这么多年来养成的责任感和一丝不苟的作风丝毫没有松懈和减弱,作为一线民警应做的“功课”从不落下。监管现场,时时出现他的身影,听到他的大嗓门,看看这、问问那,这个鼓鼓劲、那个提提醒,长时间的接触,服刑人员都知道韩警官是“刀子嘴、豆腐心”,他讲的道理合情合理合法,对违反监规纪律的事,韩警官绝不姑息。一些服刑人员心理有疙瘩也喜欢找他谈心,理顺心头的怨气,解开思想上的疑惑。老韩常常说:“我们一线民警,不只是简单地管理服刑人员的学习、生活和劳动,更主要的是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改造他们的思想,思想好了,罪犯也就改造好了。”大道至简,这也许是他从事一线狱警40年的工作体会。
我们的良师益友
在与同事相处中,他从不以老资格自居,是同事们的良师益友,他不仅团结全体干警为分监区中心任务建言献策,开展工作,而且还主动承担一些繁重工作,对年轻干警言传身教,有时为他们分忧解愁,有时给他们压压担子,真正体现一名老党员、老干警“传、帮、带”的作用。
工作40多年,当年的青春年少,如今已是两鬓斑白,但对党的忠诚依旧如初。老韩最爱对我们年轻人说一句话“对党忠诚不是非要做轰轰烈烈的大事,只要对工作认真负责,脚踏实地的完成监狱交予我们的任务,就是对党忠诚。” 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坚持做,在今年“两学一做”活动中,老韩积极参加,认真学习,一丝不苟的抄写党章,即使生病也从不落下。 “七一”前夕,他因双肾结石痛得无法站立,在监区连续值两天班后自己俏俏地住进医院动了手术,躺在床上休息养病的他,在听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后,“不忘初心”四个字,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内心再也无法平静。党的生日刚过,作为老党员、老干警的老韩同志带病又走上了工作岗位。
(太平监狱 黄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