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队伍建设 » 警官文苑

倪黎:而立与不惑之间,坚守初心努力前行

  • 字体:
  •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人生到了而立与不惑之间,总觉得走走停停,苦过、累过、痛过,情不自禁地想用手中的笔记录下点点滴滴。



 监狱人民警察,一个从小时候就根植于脑海中的词汇,既显熟悉又显陌生。熟悉的是头顶的国徽、庄重的警服,陌生的是人民警察身上肩负的使命与担当。作为劳三代,从小就深受前辈言传身教,教导我站如松、坐如钟,堂堂正正做人,对党和国家忠诚,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耳濡目染。偷偷地对着镜子戴上警帽,默默在心里埋下了一颗长大后一定要成为一名人民警察的种子。


 2012年大学毕业后,我走上公考之路。2012年7月,我成为遵义市中心城区一所中学的体育老师,但为了儿时的梦想,所以继续选择公考。脚不能到达的地方,心能到达,心不能到达的地方,信念可以到达。幸运再一次眷顾了我,我如愿以偿地考上了监狱人民警察。



 踏上监狱之路前母亲教导我,一定要在工作中发扬老一辈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要扎根基层学习业务本领。带着母亲的谆谆教诲,我一头扎入监管一线用心工作九年。


 为了能够尽快融入新的角色、提升工作水平,我积极参加罪犯授课比赛、演讲比赛、写文稿来提升我的综合素质,其中《既然选择了远方就注定要风雨兼程》、《母亲,永远的灯塔 》两篇有幸被省局官网及期刊采录。


 监狱监管改造一线的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经常有疑难问题存在。记得在三监区二分监区担任分监区长期间,有一名董姓罪犯曾经是一名辅警,因交通肇事罪入狱,他知道怎么反侦查、怎么与狱警打交道、怎么抗拒改造,还自认为刑期短,抱着自暴自弃、得过且过的想法,劳动不积极,学习不努力,总是完不成劳动和学习任务。我先后认真的找过他谈了两次话,但收效甚微,他甚至在技能培训的时候装腿疼、装晕倒诈病。于是我又再次去查阅董犯档案,再次找他深入谈话,让他回顾自己成长经历,并换位思考的为他进行分析现状,最终董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奔新报》上将投稿写下《三次保证书》,改造表现逐渐好转。通过多角度教育转化好该犯后,对其他短刑期正在观望的罪犯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让罪犯看到了干警从严管控罪犯的决心。



  在工作上,我总是想尽各种方法去提升工作成效。为了能更好的与罪犯交流,我考取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在管理罪犯时,本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阳光照进高墙铁网”的理念,主动与罪犯沟通交流,了解罪犯所思所想,找到问题节点、堵点,逐一击破;为罪犯过集体生日,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学会感恩父母,悔罪认罪。在罪犯劳动生产上,深化分级处遇内涵,首次提出同工不同酬概念;在对罪犯的管理教育上,提出了教育与反思理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在领导和同事支持下,分监区罪犯改造氛围较好,改造表现名列前茅。



展望未来,百尺竿头。如今,进入新的岗位已有一年,工作内容虽然发生改变,但前行的信念没有变,新的岗位有新的使命与担当,我将时刻怀着“空杯”思想用心工作,做艰巨改造任务的挑战者、特殊封闭环境的坚守者,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我愿为监狱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分享: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