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监狱文化 » 监区文化

漫谈“珍惜粮食”

  • 字体:
  •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个世代相传的习惯,小孩要剩饭,大人总吓唬:“小孩子要把饭吃干净,碗里剩饭粒长大后会找个长麻子的媳妇……”小孩会怕“找个麻子媳妇”,然后把饭吃个精光。这可能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最早的提倡“光盘行动”的方式。

儿时总听老人说:“你们没有经历过那饿饭的年代,不知道粮食的珍贵!”因为没体会过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每天饥肠辘辘的日子,所以没有那么深的概念,但作为农村长大的孩子,我深谙“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的不易,明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记得在村里上学时,每到栽秧和收谷两个时节,都要放10天“农忙假”的,因为学校里几位“民办”或“代课”教师都是本村农民,教书育人像是他们的一份兼职而已。每年的秋收“农忙假”小孩子们也是有“任务”的,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去捡拾打谷子散落在田间的谷穗,假期结束时,按年级高低上交相应数量的谷子到学校,由学校统一卖掉,为学生们购买些学校用品。我家邻居的叔叔心疼孩子,总是从自家收回的谷堆里抓几把装起来给孩子拿去应付了事。而我父亲则每天劳动回来后拉上我到田间去,趁着暮色陪我拾谷穗。小时候总觉得父亲太过苛刻,长大后回想起来,那是父亲给我上的“珍惜粮食”的一课,也是乡村小学作这一安排的初衷。

曾刷“抖音”看到这样的短视频:一中年男子走进饺子馆坐下正要点餐时,坐其前排的一对小情侣起身离开,桌上留下了大半盘饺子。男子皱了皱眉,拿了双筷子移到前排坐下,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饺子馆的几个服务员对视一下,满脸鄙夷之色。男子吃完,起身走到饺子馆门口时停下,摸出钱包,往门口外侧放置的“中华红十字会”捐款箱内投入了几张百元钞票后离开。几个服务员看到这一幕,都对着他的背影竖起了大拇指。虽然那是明显的“摆拍”,而且自始至终没有一句台词,连所配背景音乐都显得那么粗劣,但故事内容却让人莫名的感动。

佛家说:“要知道每一粒粮食都包含了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的精华和耕种者的艰辛劳作;每一样菜肴都中和了油、盐、酱、醋的味道和烹调者的爱心美意,我们都应该感恩……”要从每粒饭、每口菜里吃出某种境界,似乎有点高深,但这与每个上过学的中国人都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样,是我中华优良传统中对“珍惜粮食”潜移默化的传承。

有黍稷方华才有人间烟火。俗话说“懂得珍惜才值得拥有!”即便今天有了优渥的生活,也需要更好地发扬珍惜粮食的传统,因为这往下了说是持家之道,往大了说乃治国之本。


分享: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