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队伍建设 » 民警掠影

“二哥”李兴的战疫故事

  • 字体:
  •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高挑的个头,略显清瘦的身板,微凹的眼睛说话不紧不慢,这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名叫李兴,因为在家有个二兴小名,加之在监区像大哥一样照顾年轻同志年轻同志便把他叫作了时间长整个监区不管年龄大小,所有干警都爱叫他,这一称呼便在一监区“火”了起来。

作为一监区二分监区分监区长,疫情期间既要带队伍也要抓生产,既要保安全更要促稳定,70多天的抗疫生活,他的故事平淡却不平凡。

【小事不小 重在落实】

2月10日到单位进行隔离备勤的第三批战队员。疫情的到来彻底打乱了他的节奏。进监执勤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稳定罪犯情绪,排查狱情。他详细了解罪犯的所思所想,并要求干警针对责任区罪犯,尤其是问题罪犯进行摸排,分门别类梳理隐患,督导逐一解决。

罪犯宋某某家住武汉市武昌区,疫情爆发让他极为担心家人的安全。那段时间,监狱处于停工停产状态,每天呆在监室宋某某尤为想家,常常睡不着觉。按他的话说,对于生命他从来没有这么敬畏过,也是在那时他才明白家庭的重要。

理解宋某某的心情,与他谈心谈话并每天把疫区最新的情况及时向他通报,合理安排他拨打亲情电话。在得知家人没有被感染并做好了防护准备后,喜出望外,露出久违的微笑,改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罪犯陈某与同监室的贾某因为生活卫生问题多次闹矛盾,原来睡在上铺的陈某因为烂脚丫脚皮脱落,脱的皮又常常掉到贾某床上贾某异常气愤。及时处理,调换了两人的床位,避免了双方矛盾的激化。

执勤期间,严抓“五个重点”管理不折不扣落实现场管理制度,督导抓好隐患排查整改。他常说,监管改造很多都是具体的小事,小事虽小,但如果没有人把件件小事处理好,就会像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给监管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坚强男人也有柔弱之处】

我们眼里是个硬汉,但在战期间面对工作和家庭的两难选择时,他也展现出内心既坚强又柔弱的一面

今年3月上旬,一岁半的儿子感冒入院治疗,多日不见好转,读小学的女儿要上网课,李兴年近七旬的母亲分身乏术,只能带着两个孩子医院、家里两头跑。

“没办法,妻子也忙于工作,孩子只能交给母亲,那个时候既担心孩子的病情,又害怕老人带着孩子去医院,一进一出增加感染风险。”回想起当时的情形,李兴不时感叹道。

原来,李兴的爱人作为瓮安县平定营镇的驻村工作,长时间驻扎扶贫工作一线。她要走村入户核对贫困户信息,宣传防疫知识,还要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拓宽收入路子。夫妻两人都有工作任务在身,孩子只能交给母亲。每当谈及此事,他都十分内疚,眼泪不自觉地在眼眶里打转

一边是抗击新冠疫情,一边是精准扶贫,两场“战役”,夫妻俩各奔一头,他们就像战友一样,全力以赴奔向“战场”,守护着各自的“领地”,对孩子和父母的亏欠,他们只能装在心里。

面对挑战,办法总比困难多

罪犯汪某分监区曾经的顽危犯,疫情以来的这个月已经连续超额完成劳动任务,被分监区评为改造积极分子

一年“刺头”到如今改造尖子,汪某的蜕变凝聚着不少民警的心血这其中,功不可没

汪某两年前入瓮安监狱一监区服刑,投入改造后,思想偏激,好逸恶劳,对监狱的严格管理特别不适应,多次申请换监狱服刑,无果后,遂想通过制造事端产生轰动效应,从而达到转监目的。分监区严格管理让汪某无从下手反而“阴谋”败漏。监狱曾准备将汪某调离一监区监区长杨晖表示有信心转化王某知道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他毅然向监狱和监区领导立下军令状,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想要改变汪某,就得转变他的思想观念,帮助树立改造信心。疫情期间,只要有时间就会多方了解该犯的表现,找到他的优点并给予肯定,看到民警不计前嫌,汪某一改常态,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各项改造指标都稳步提升

这几个月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罪犯行为规范、内务卫生等各项要求也不容丝毫松懈,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二哥”总能耐心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

分享: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