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队伍建设 » 警官文苑

浅谈心理保健操在服刑人员改造中的作用

  • 字体:
  •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心理保健操是一种放松身心、平衡心态的心理训练方式,它是以人们耳熟能详的音乐为背景音乐,以手语为主要动作,通过边听、边唱、边做动作,做到声行并举,从而达到放松身心、强化教育的效果。

目前,贵州省王武监狱全面推广心理保健操,曲目丰富,包括《感恩的心》、《重头再来》《国家》、《我相信》等,受到了监狱干警和服刑人员的欢迎,得到一致好评。

对大多数服刑人员而言,犯罪的根源在于早期生活经历的创伤,在成长中没有体验到爱和快乐,因而缺乏安全感,容易激动,内心偏执,王武监狱推广的心理保健操在歌曲的选择上秉持着“约束、教育、引导、感恩、养成”十字核心原则,筛选出《感恩的心》《重头再来》等温馨、寓意积极的曲目,独特的旋律传递出感恩、决不放弃、责任感等内容,让服刑人员从中感受到希望,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心理保健操中,手语动作是主要的部分,以手势为表现形式,通过肢体语言与歌词的融合,引发服刑人员内心深处的共鸣,唤起成长中被忽略的积极思想。

在手语的选择上,王武监狱选择简单易学的版本,通过视频教学、心理矫治中心现场教学、直管干警先学后教等方式,全面推广到各监区。每天上午十点、下午三点,在工间休息时,定时组织服刑人员做时心理保健操,既是一种休息方式,也是一种教育改造形式。10月26日,王武监狱第三届服刑人员队列会操暨手语工间操比赛落下了帷幕,在比赛中,服刑人员通过开动脑筋,自主编排,使手语工间操表演形式多样,令人耳目一新,比赛也增强了服刑人员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王武监狱将心理保健操作为工间操已经坚持了多年,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对监狱的安全稳定和教育改造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缓解服刑人员心理压力,维护监管安全

高强内的服刑人员长期处于一个封闭的环境之中,从事着简单、枯燥的手工劳动,加上犯罪之后的悔恨心理,势必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疏导,不但会影响服刑人员的改造,还会给监管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

通过每天做两次心理保健操,服刑人员在音乐的陶冶中哼唱歌曲、练习手语动作,从躯体和心理上达到双重释放,将枯燥劳动中积累的坏情绪宣泄出来,不仅能提高服刑人员的工作效率,还能促进服刑人员健康心理的养成,并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增强集体观念,形成积极的向心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是维护监管安全的一只无形之手。

二、丰富监区文化的内涵,营造积极健康的改造氛围

长期以来,贵州省王武监狱打造独特的监区文化,有针对性的开展罪犯教育改造工作。每个监区根据自己的特色,在推广全监共同曲目《感恩的心》、《重头再来》后,各监区又筛选出一部分符合监区文化的曲目进行推广,如《国家》、《我相信》、《在路上》等。这些形形色色的心理保健操是监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流行元素注入文化建设中,与传统国学、名言警句等内容相比,这种音乐文化更能打开服刑人员的心扉,加上音乐的零门槛,没有文化基础的服刑人员也能参与学习,让监区文化变得更接地气,内涵更丰富,对积极营造服刑人员群体的良好心理氛围功不可没。

三、开拓服刑人员教育改造的新形势,是教育改造的有力补充

贵州省王武监狱努力探索服刑人员改造新思路,创新教育改造的内容,将心理保健操代替工间操在犯群中推广,在贵州省是独一无二的。目前,王武监狱已成功举办了三届服刑人员队列会操及手语工间操比赛,通过这种竞技形式,不断强化心理保健操的教育效果,引起全监干警和服刑人员的重视,从每一届手语操比赛的内容、形式、创新等综合来看,实践证明,心理保健操作为教育改造的有力补充,改造效果显著。

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育改造工作任重而道远,贵州省王武监狱将不断创新形式,丰富改造内容,走出一条既符合国情、又符合狱情,兼具本监独特风格的改造之路!

分享: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