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人生
古人曰人生有三乐:“闭门读佛书,开门迎佳客,出门寻山水。”
“闭门读佛书”,在我之见解,便是要我们常怀慈悲之心,不将“我”看得太重。人世间的一切欲念、贪婪皆因“我”而生。我们应常怀坦荡之心,将他人当成“我”,将“我”当成他人。一切随缘,不可强求,则肉身之我虽消亡,而灵魂之我永存也。
这又应了佛家的四句谒语:“未曾生我谁是我,我生之后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读读佛书,修炼佛性,此乃人生乐事之一也。
社会浮躁,多少人为了功名利禄勾心斗角,磨得焦头烂额,最终却换来荒冢一堆,凄凉万古!
高楼林立,也许同住一层楼,却你不知我,我不知你,偶尔碰见,礼节性的点点头,这是多么孤独的人生啊!
同学、同事聚会,打打牌、唱唱歌、喝喝酒,谈着某某又高升了,某某又抱得美人归了,某某又钓得金龟婿了,看似热闹,殊不知这背后的孤独比一人独处时的孤独更孤独!因为,酒席桌上,年少轻狂时的那种纯洁已渐行渐远!
若能觅得两三知己,迎于家中,褪却尘世铅华,面对春花秋月,能饮酒者,开怀畅饮,不能饮酒者,一杯清茗,缓慢入喉,芳香滋润,神清气爽,未尝不可。高兴时开怀大笑,悲伤时放声大哭,将真我尽情释放,此人生乐事之二也。
若觉城市生活太喧嚣,便择一春明景和之日,寻一山水间,看看山花尽情怒放,听听鸟儿浅吟低唱,岂不有一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恬静?此时此刻,那人世间带来的种种“小”便消散得无影无踪了。此人生乐事之三也。
人生有此三乐,足矣!
二、关于梦想
叶芝在《凯尔特的薄暮》中说道:“人到了一定的年龄,梦想便不复轻盈,更看重的是果实而非花朵。”
是的,人到一定的年龄,心便归于平静,喜欢淡泊宁静的生活。步子在人世间轻轻的迈着,到那小溪边,到那野外去,享受大自然,拥抱大自然。
然而生活不会总朝着预设的方向而行。活在尘世里,心,是出世的;行,却是入世的。只想将寂寞抛给红尘,却是越抛越寂寞。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观心,所有的真妄便都水落石出。生活中,什么是崇高希望的第一缕晨曦?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受道德谴责,不受良心诘问。若果非要做不喜欢的事,那顶多只能算是工作。即使这样,也不能轻视你的工作。林肯曾说:“只有低贱的人,没有低贱的工作。”纵使你不喜欢,也不能怨天尤人。须知抱怨是倒霉的开始,越抱怨越倒霉。生活亏待了你,只因你没向它微笑。不管生活在顺境还是逆境,都应保持Smile and retain smile !
生活的乐趣还在于能被理解。所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当然,这知,不仅得有阳春白雪,还得有下里巴人。知,不是单从表面言行举止而得,还需深入内心深处。
然而,人活在世上,岂会人人知你,或是你知人人?不管爱人也好,朋友也罢,得一人心,便是前世修来之福。
正如叶芝所说:“如果能被理解,我宁愿抛弃这破文字,好好的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