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对于我来说就像一部教科书,很小的时候就听过许多伟人的故事,一直深怀崇敬之情,那个年代所发生的许多事件,只知道一些片段,总觉得有些遥远,几乎是空白。
真正让我有所感触,是从收看电视剧《觉醒年代》开始,该剧是以1915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这段历史为叙事空间,没有枯燥乏味的说教,没有简单粗暴的灌输,不回避曾经走过的弯路、不掩饰曾经遭遇的困难,卸掉了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历史人物身上的光环,还他们真实血肉,展现出先驱者的人物群像:沉稳厚重、朴实坚毅的李大钊,激情四射、慷慨率性的陈独秀,刚直不阿、以笔为枪的思想文化先驱鲁迅。这些人物不再是我们课本里那些单调的字眼,而是一个个“接地气”的性情卓著的革命先驱。
我很喜欢李大钊写的《青春》:青年循蹈乎此,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它宣示着李大钊的乐观进取,宣示年轻生命的绽放,每次阅读后,我会非常感动,热血沸腾,最终李大钊用他的生命来唤起民众的觉醒。
另一个画面当我看到陈独秀深邃而忧伤的目光下,在上海龙华刑场陈延年和陈乔年的牺牲场叠印出现,让我们看到那些为理想而牺牲的年轻生命是那么壮美和崇高。学党史,不妨看看《觉醒年代》。
这部电视剧让我们看到百年前的先辈们用怎样的付出和努力来保护这个国家,来提振这个国家的发展,同时引导如今的我们去思考时代命题,体悟初心使命。
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时听到同事在讨论重温党史,重新读某篇文章时,真切感受到写得由浅入深,通俗易懂,放置今天同样很适用时,我就会主动找来阅读,犹如拼图,我在补课。
从被动学到主动学,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程有了一个初步的轮廓,那些原本看似枯燥的文字变得鲜活而有生命力,许多画面如电影般回放,穿越到一百多年前纷乱中国,我感受到自己的血在涌动。
历史是自带感染力的,所以才会一次次感动今人,激发人们对历史的敬畏。从历史纵深处回望初心,共产主义者们的初心之纯、主义真、信仰坚和理想之美,这种“纯”、“真”、“坚”深深打动我们。
重温党史给予我重新认识历史的契机,同时让我们看到百年前先驱者们的时代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