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的秋天,下雨当过冬,略感寒冷。
9月2日,王武监狱警官代明国、卜一兵、陶劲一行三人,驱车80余公里,对本监刑释人员王修林进行了实地回访。下了贵遵高速,开了近30公里崎岖山路,到了王修林的家。王修林见到了监狱的民警,面带笑容,心情很激动,喊老领导们好,赶忙端茶递水。寒暄的话说完,代明国向王修林讲明了来意,王修林陷入了沉思,开始回顾他的昨天和今天……
王修林,男,1962年7月生,贵州省息烽县人,汉族,初中文化,务农,住息烽县温泉镇。2004年11月至2010年8月在王武监狱服刑。因表现突出,2007年7月减刑18个月,2010年7月减刑25个月。
时光翻回2001下半年。王修林在开阳磷矿打工,工种是爆破员,他利用工作的便利,非法所得两卷导火索(每卷250米),共计500米,后于2001年7月至9月,他先后两次分别以每卷170元和180元的价格卖给温泉镇尹庵村中间村民蔡显永,用作石场开采使用,王修林共计得赃款350元。一审、二审人民法院均以被告人王修林违反国家关于爆炸物的管理规定,非法买卖爆炸物,危害公共安全,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非法买卖爆炸物罪,鉴于被告王修林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尚能坦白认罪,且所实施的犯罪行为没有造成严重社会危害,故可对其从轻处罚,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2004年11月,王修林心不甘、情不愿地被送到了监狱服刑。当初他认为自己只不过卖了几圈导火索,卖给对方炸石头,应该没有多大的问题,没认识到自己的犯罪危害性。尽管如此,但王修林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有农民的憨厚和朴实的一面。监区民警陶应华、分监区民警肖纯疆,针对他卖导火线一事,进行了针对性的法制教育,通过监狱民警的多次耐心教育和疏导,王修林在服刑改造期间,深挖犯罪根源,逐步认识到自身所犯罪行,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性,决心痛改前非,从而自觉遵守监规纪律,服从管理教育,认真参加“三课”学习,积极投入改造。八监区警官介绍,王修林这个人,在民警的教育下,听打招呼,肯干,劳动上积极,能完成民警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转眼到了2010年初。余刑不多的王修林在想,自己最后一次减刑就要刑满回家,离贵阳80多公里的家在息烽县温泉镇,房子还是五、六十年代的样子,木板房,显得有些简陋和寒酸。妻子很艰苦,很不容易,一个人在农村种地抚养两个小孩,家中的儿子马上就要初中毕业……。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孩子读书、成才,是天下每一位父母一生的牵挂、期盼和梦想。王修林同样希望儿子有朝一日金榜题名,走出大山,去奔他自己美好的前途。可是,九年义务教育结束,读书不再免费,花钱多。作为一个大男人,对家庭要负责,要担当。身在服刑的王修林想起这些事情,心里特别纠结,的确不是滋味。此时的他,头脑里的想法就是出去后要打工挣钱,供儿子读书,至于出去打什么工,头脑里一片空白。
这一年3月,在省监狱局教育改造处、贵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大力支持下,经监狱教育改造科、监区向全监服刑人员广泛宣传动员,贵州省监狱系统首期服刑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班——贵阳市先锋职业技术学校中式烹调师初级班即将在王武监狱开班。王修林也和其他一些学员一样,抱着技不压身的朴实想法主动报名参加了培训。
在中式烹调班的学习过程中,王修林服从管理,学习刻苦,认真听老师讲课,在实操学习中,勤学肯问,课余时间还主动搞好学习场地的卫生,通过近4个月的理论和实操学习,经过鉴定考试,他获得了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中式烹调职业技能初级证书,终于学到了一技之长。
2010年8月初,王修林刑满回家。儿子初中毕业,成绩优异,考上了息烽县一中,儿子读高中每学期的学费、每月的生活费加起来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在农村,仅仅去刨几亩地,找不到几个钱,要想供儿子读书,一个字—难!儿子读书是大事,绝对不能误。王修林在家里不敢多呆,休息十多天以后,就开始出去找活路做。
王修林拿上他的烹调证书就去找工作了,正在这时,通过熟人介绍,金阳舟河鱼馆的张老板需要人手,王修林找到了张老板,并出示了厨师证,张老板对王修林说:“好,你就在这里干,我这个鱼馆现在只有你有证。”于是王修林就在舟河鱼馆打工。在打工期间,王修林起得早,勤快,吃得苦,每天除了砍鱼、剁鱼、烹饪外,还打扫卫生,深得老板和员工的喜爱。王修林一干就是三年,第一年每月给1000元,第二年每月1500元,第三年每月2200元,在这三年期间,王修林每月按时给读高中的儿子寄600元。三年供养儿子费用共计21600元,每月寄给儿子的600元,在有钱的人看来,打一场麻将,吃一顿饭都不止这个数,但对于王修林而言,却解决了家中的大难题,有稳定收入来供儿子读书,婆娘在家里做点农活补贴,老百姓和谐的日子就这样过着。
王修林的儿子很争气,刻苦读书,在2013年6月份的高考中,考取了501分,上了一本线,已被贵州大学土木工程系录取入学,王修林完成了自己的心愿,终于实现了家庭的梦想,把儿子培养成了一名大学生。
此时的王修林也一直在思考着,儿子虽然考上大学,大学几年仍需要不少的学费钱,马上他又将走上打工挣钱的路。不过,想到自己有一技之长,有国家发的证书,心中又踏实了许多。
秋雨时断时续,沿途的泥泞却难以阻断断我们的思绪——王修林刑释回家后自力更生,供养孩子上学的事迹,他们一家人脸上洋溢出来的喜悦和幸福,深深地感染着我们,这不正是我们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最终目标么?
秋意虽凉,可我们的心里却暖洋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