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监狱文化

不忘从警初心,坚持砥砺前行

  • 字体:
  •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在王武监狱民警队伍中,有很多优秀的民警,他们对工作认真负责,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诠释入警的铮铮誓言。一身藏蓝、一生担当,他们用辛勤和汗水,谱写了一曲爱岗敬业的奉献之歌!


王武监狱三监区民警杨红波参加工作11年,从“杨老师”到“杨警官”变的是职业不变的是爱岗敬业、真诚友善、甘于奉献……


红波,你今天又忘了接孩子——来自杨红波老婆的日常“抱怨”





来王武监狱之前,杨红波在铜仁地区从事了六年教师工作。但他儿时心中就怀揣着“警察梦”,站在“三尺讲台”的他也从未放弃这个梦想。2015年,这个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这一年,他穿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藏蓝,成为了一名监狱人民警察。

在分监区工作期间,现场巡查、质量抽查、日常考核、方案拟定、协调沟通、刑罚执行……工作一件接一件,他总是闲不下来,变成永不停转的“陀螺”。白天在习艺现场,每个旮旯都有他的足迹。夜晚在备勤室,办公电脑前总有他忙碌的身影,忙完一天的巡逻工作,晚上就开始着手罪犯的日常数据考核工作。入警五年以来,他开始掉发,可他经常给同事开玩笑说“这是我的新发型哩。”


因为忙于工作,杨红波总是忘记接女儿放学。有一次,杨红波答应了妻子去接孩子,到了下班时间,他还在处理工作,故而忘记了接女儿的事情。8岁的女儿在寒冷的冬天,满心欢喜的期待着父亲来接她放学,当身边的小朋友都慢慢回家了,孩子仍然没有看到父亲的身影,一个人顶着寒风,边走边哭,嘴里还说着“爸爸没有信用”,最后还是一位好心的老奶奶问到了杨红波家的地址,才把孩子送回了家。妻子得知情况后,无奈得不知道说什么。


红波,为啥罪犯那么信任你,有啥事都愿意给你说呢?——来自同事的日常疑问


除了劳动改造这份“主业”外,同其他同事一样,杨红波也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还分管刑罚执行和罪犯教育。他常常加班查档案、查资料,找罪犯谈心谈话,了解他们的家庭过往、改造情况,深入分析他们的犯罪思想根源、性格、心理特征,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树立改造信心。教师的工作经历,让他在教育罪犯的工作上得心应手。在罪犯的眼里,杨警官是将他们从歧途带回正道的人生导师。罪犯遇到什么困难也主动向他倾诉、求助,而他也从不怕麻烦,总是尽力协调解决。





罪犯罗某,刚入监时自我封闭,不与人交流,也不参加学习,想尽一切办法躲避习艺。口头答应民警的教导和要求,但从不执行,民警找罗某谈话也只换来沉默。杨红波查档后得知,罗某因为服刑和儿子关系闹僵了,本身性格孤僻内向,又加上和家人关系破裂。他多次与罗某的儿子电话沟通,化解矛盾,终于让罗某和儿子的关系有了转机,他的执着换来了罗某的“开口畅谈”。每次在其他同事遇到棘手的事情时,他都能主动站出,帮忙去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红波,这个电脑问题怎么办?——来自同事的日常交流 


“把主动学习作为自己的人生态度,做到终生学习。”杨红波说,这既是新时代监狱人民警察的要求,也是工作的责任,更是生活的历练。面对新的挑战,杨红波会静下心来当学徒,尽快掌握新技术,自己从网上购买了办公软件的学习课程,从最开始对软件的一知半解,再到现在对各类办公、数据软件的轻车熟路,离不开他刻苦钻研的学习。同事遇到不懂的电脑技术问题,都会找杨红波解决。





他常说:要好学上进,更要将所学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让工作更有效率,让生活更有品质。“爱钻研、肯学习、能干事”,是监区领导对他的评价。


入警5年,杨红波始终坚守在监管改造一线。他从一名监区政工干事到分监区劳动改造干事、刑罚执行干事、教育干事,再到监狱改造管理工作的行家里手,他也从一个热血青年蜕变为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确保监狱罪犯安全改造、健康改造、积极改造,为维护监狱的安全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杨红波工作中最朴实的愿望,而他也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承诺。

分享: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