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改造罪犯的“硬度”进一步提升
为了充分发挥劳动改造惩戒、矫正和教育功能,省监狱局坚持以“三硬”促提升。罪犯劳动改造计分考核尺度“硬”,严格督促各基层单位落实《贵州监狱罪犯计分考核实施细则》中的劳动计分考核,确保执法透明、准确、公正;劳动改造现场定置管理标准“硬”,在2020年专项整治的基础上,立足劳动改造部门职责,突出重点,紧紧围绕罪犯劳动改造纪律、定置管理标准、劳动改造现场卫生等,以强化现场督查、视频督查、适时通报的方式加以督促指导,使劳动现场管理水平得以进一步提升,罪犯主动劳动意识不断增强;劳动改造岗位技能培训“硬”,立足劳动改造部门职责,依托加工项目特点,紧紧围绕提升罪犯岗位劳动技能为中心,一方面采取监狱内部培训的方式,开展了56期,覆盖12653人次,另一方面采取外聘专业机构培训的方式,开展了8期,覆盖1500余人次,投入培训资金80余万元,获证率达100%。
劳动改造的保障“力度”进一步增强
强化制度保障力度,全年先后修改出台《罪犯劳动能力评估办法(试行)》《贵州监狱罪犯劳动岗位技能培训办法》,为罪犯劳动定额制定、劳动岗位分配以及狱政部门分流罪犯提供重要依据,与三类罪犯管理要求更适应。截止目前,我省监狱劳动改造制度涵盖了罪犯的劳动报酬、劳动能力评估、劳动定额管理、劳动岗位技能培训、劳动时间管理、劳动岗位管理等6项基本制度,初步搭建起我省监狱劳动改造工作制度的“四粱八柱”;强化硬件保障力度,截止目前,我省押犯监狱共建成罪犯劳动岗位技能培训中心12个,每年可接纳培训3000人次,共建成“精品车间”12个,每年可为1500名罪犯开展劳动改造精品习艺,硬件的投入进一步解决了我省监狱劳动改造设施设备落后的现状;强化机制保障力度,全年与卫健系统按层级构建了“线、块”职业健康管理联席机制,监狱与地方卫健局建立联席制度,机制的建立使罪犯职业卫生健康工作的良好开展得到进一步提速。
劳动改造的“广度”进一步拓宽
围绕安置帮教一体化这一主线,大力提升刑释人员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的能力,逐步构建由墙内岗位培训到墙外就业的工作模式,目前建成以贵州黔新归正公司为代表,毕节、凯里、遵义、安顺当地企业为补充的刑释人员“安置帮教一体化”实训基地,基地以企业为载体,遵循市场化运作模式,把为刑释人员提供同等就业机会及社会保障待遇与再社会化帮教工作有机结合,实现刑释人员从“监门”到“厂门”的无缝衔接、“罪犯”到“职工”的顺利转变。